英伦习俗:嫁鸡随鸡、嫁狗随狗- - 女方结婚后改随丈夫的姓700show(2009/6/27 20:09:06) 点击:
111408 回复:
0 IP:
212.* * * 在英国,有一个婚俗,不仅经历住了时间的考验,没有被任何运动、革命扫进历史垃圾堆,现在,还在受到更多准新娘的青睐呢。 这个习俗,就是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女方结婚后改随丈夫的姓。
孙猴氏?
原来,中国女人结婚了,也就不能再用出嫁前的名字了,而是被称作XX氏。还记得传统相声中说的吗?何家姑娘嫁给姓郑的,成了"郑何氏"(正合适);侯家女孩嫁给姓孙的,成了"孙侯氏"(孙猴氏)。现在在台湾、香港,仍有已婚妇女把夫家姓加在前面,因此就出现了诸如范徐丽泰、陈方安生一样的名字;或者,干脆被叫做"张太"或是"王太"。
但在大陆主张男女平等,现在的中国女性,行不更名、坐不改姓。
在英国,改随夫姓,并不是法律要求,不过是经年历久的风俗。在1970年代,随着女权运动的声势高涨,这个传统也曾受到挑战。 女权分子把改姓看作男女不平等的象征,是把女性看作男性附属品的表现。成千上万的英国妇女把孩子送进幼儿园,义无反顾地进入劳动市场,紧紧地握住娘家姓,把它当作女性独立、男女平等的一个象征。不久前辞职的英国内政大臣Jacqui Smith,社区事务大臣Hazel Blears,用的都是娘家姓。
部分姐妹胆子不够大,选择了折衷方案。或者把娘家姓和丈夫的姓合在一起,中间加个破折号;或者干脆把娘家姓当作中间名,创造出一个全新的名字。Mary Smith嫁给David Jones,Mary改名叫Mary Smith-Jones或者Mary Smith Jones。另外一部分人选择在职场保留娘家姓名,私生活中用丈夫的姓,比如原来的英国首相夫人谢丽,是布莱尔夫人,也是布斯(谢丽的娘家姓)大律师。
一家一姓
但是,最近几年, 瞧瞧网上的婚礼博客,读读杂志的新人调查,看看大报上的结婚启事,听听身边准新娘的窃窃私语,给我的感觉是,好像更多的姐妹还是选择改随夫姓。流行了几十年的女权立场,被越来越多的人看作"鸡蛋里面挑骨头"。
《Wedding Idea Magazine》(婚礼杂志)说,现在选择改用丈夫姓氏的女性仍然占到85%以上。不久前Babyworld网站搞了一项调查,其中第一个问题是,结婚后应不应该改随夫姓,66%的读者回答说,肯定要改,女人应该遵循这个传统;18%的女性说,名字要改,但出发点是为了将来和孩子的名字保持一致。坚决要保留娘家姓的只有10%左右。
看看大西洋两岸的女名流。当年美国的流行巨星麦当娜、现任总统奥巴马的夫人米歇尔,还不都随了丈夫的姓?英国首相布朗的夫人莎郎,婚前拥有自己的公关公司,一结婚还是立刻改成了布朗夫人;前辣妹维多利亚还不是成了贝嫂?
个中原因,其一大概是因为厌倦了"女权运动"的主张。至高的女权无疑于是让女人有选择的权利,其中包括自由选择婚后是作"女士"还是"太太"的权利。
也许,现在姐妹们终于意识到,一家一姓,确实能给人一种美好、温馨的归属感?再说了,娘家姓,不过是另外一个男人(父亲)的姓,改不改,又有什么所谓?
地雷区
问题是,现在的准新娘改姓,有点像步入雷区。
根据英国统计署的数字,英国女性初婚的年龄是29.8岁。而大多数女性在21岁就已经开始工作,用了8-9年的时间在职场拚杀建立起"职业品牌"、" 产品信誉",一改名,这个效应还不就进了档案馆?
您要是确信婚姻就是百年和好、这辈子就改一回名字,还能豁得出去。但是现在,三、四成婚姻都以离婚告终,是每结一回婚都改一回姓呢?还是永远使用第一任丈夫的姓呢?
数字时代也正给改名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随着搜索引擎、社交网站的崛起,每一个人还都有了一个网上身份。从雇主聘人到网上约会,人肉搜索都能成为一个"利器"。改名,则意味着你在虚拟世界的足迹被抹煞殆尽。
在一番调查后发现改名需要通知的机构有一大串:雇主、税务局、银行、按揭公司、信用卡公司、地方政府、工作和养老金部、房产注册署、驾照办公室、水电煤气、汽车急救公司、电话、手机、互联网公司、皇家邮局、保险公司、医生、牙医、专业组织……《Wedding Idea》杂志说,整个手续都办齐全,要用将近一年的时间!再加上改电子邮件、社交网站、博客,工程量肯定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