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价升高, 看看英国政府怎样控制房价.frank1226(2007/10/27 1:14:46) 点击:
113625 回复:
2 IP:
212.* * * 如果给中国的东方式楼市在西方寻找一个参照坐标的话,没有哪个国家比英国更合适充当这一角色。虽然英国的楼价总体涨幅不能跟中国相比,但却是西方世界的翘楚。自2003年以来,中国的主要城市房价上涨了5倍多,而英国的房价也上涨了近3倍。
英国最大的住房按揭贷款商(HBOS)(The Halifax Bank of Scotland)在近日公布的英国未来房价预测显示,英国房价全年的涨幅绝对不会低于6%。英国7月份的房价上升幅度是5.9%,而6月份的涨幅是6.4%。7月份房价涨幅的微跌同英格兰银行7月5日的加息举动有关(将基准利率从5.5%升至5.75%)。根据英格兰银行提供的数据,5月份的住房按揭贷款是87.5亿英镑,6月份是95.5亿英镑,7月5日的加息并没有击溃按揭的热情,7月份的按揭规模依然有85亿英镑之多。
英格兰银行承认,"从2006年以来英国房价上涨得有点离谱,使得很多中产阶级收入的人无力买房"。英国也开始出现"几代人购买力拼凑"的情况,父母捐助钱财给已经经济独立的孩子,让他们尽快买房。实际上,推动英国房价最猛烈的需求部分是来自于国际炒客。国际买家主要来自俄罗斯、沙特、意大利和法国,他们购买的房子2/3以上都是空置的、无人居住的,这些人并不想在英国安家,而仅仅想大赚一笔。他们最喜欢炒作北爱尔兰的房子,其次是苏格兰的,英格兰的涨幅居第三,而威尔士的房价增长很缓慢,显然最没有吸引力。由于英国一直以金融开放和市场自由著称,这些炒客认为英国政府不会改变政策来限制外部购买力的涌入,事实上,他们很可能赌对了。
更为有趣的是,英国的地产商和炒房者也大力鼓吹英国房价"五年之内会一直上涨",这让人感到英国也有大量的"任志强"。连他们主打的牌也都是一样:"奥运"牌,因为英国将是北京奥运会之后的奥运主办国(2012年)。英国的"任志强们"说,"英伦岛国也存在土地紧缺,而英国的经济增长率将会在未来几年保持稳定水平,英镑的升值效应还在继续,英国在奥运之前房价不会崩盘"。毫无疑问,英国"任志强"们除了没有人口牌打以外——因为英国的人口结构是老化的——其他牌的"牌面"跟中国的房产投机客是完全一样的。
房价的飙升让英国人的账面财富看上去很风光。1948年的英国人财富的总量是5510亿英镑,而现在是65000亿英镑,英国人财富的60%是房子,房价提供了英国财富增长的美化史。但英国最大的按揭机构HBOS认为这是没有意义的"财富幻象":人们似乎比过去有钱了,但其实是账面数字游戏。当我们回顾中国一些资产鼓吹人士的言论后,我们会发现,言辞总是相似,可惜的是,中国没有HBOS这样在既得利益格局之中、但却愿意独立发声的机构。
更为迥异的是,英国政府在对待房价泡沫方面有着更大的机动性和责任感。布朗内阁表示,英国的住房体系是双轨的,英国不会像欧洲大陆一些国家残酷地压制和控制外来的购买力,但英国政府有责任建立更多的公屋(social homes)来冲击市场,将那些买不起房子的中等收入的白领、技术工人以及低收入人群解救出来。布朗认为,英国政府应该大力推进公屋建设(公屋将排斥国际购买力,因为它只对英国国籍的没有住房产权的人口)来分流英国房市上的"非理性购买力"。令人不敢想像的是布朗内阁决心大到何种地步:布朗公布了一项住房保障计划,计划的核心内容是截至2020年英国将修建不少于300万套公屋。而在布朗任期内,每年的公屋建设数目将不低于7万套。要知道,英国的总人口不过6000万人,英国的国土面积和人口规模也并非丰裕得惊人,英国也一直存在着财政紧张问题,但让人钦佩的是,英国政府并没有放弃其伟大的责任感和自由市场哲学,让庞大的公屋计划基本覆盖了所有的国民,稳定其国民对房价的恐慌性预期(配合用提高利率的做法来逐步遏制过度需求);并且还保证了非保障型住房市场(即商业地产市场)的绝对自由性。
英国的"分层分轨"的房价控制策略体现出工党的"第三条道路"(提升社会伦理价值)同过去"撒切尔式的自由经济思想"之间的某种融洽性。这是我们的房屋市场需要借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