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切换为不分页显示
【论坛首页】→ 【新闻资讯】→ 主题:瞧,这些终身未婚的名男名女们

字体:    回复
.30.  回复:瞧,这些终身未婚的名男名女们
wtw(2007/12/20 2:15:08)  IP:61.* * *
卡文迪许(1731-1810)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
  
在十八世纪,卡文迪许继承了130万英镑的遗产,他将自家别墅的大客厅改装成实验室(后世著名的卡文迪许实验室),自己的卧室则变成了观象台,他是氢气的发现者,并通过著名的扭秤实验第一个计算出了地球的重量!套145的名言:比他有钱的没他有学问,比他有学问的没他有钱。这个评论实至名归。
  
老卡性情孤僻,沉默寡言,夸他两句就红脸,虽家资万贯,却生活俭朴,招呼再尊贵的客人也还是四菜一汤(其实是羊腿一只),他的趣事很多,最有名的一个:有次朋友介绍了个穷困老翁帮他整理图书,本指望他给些优厚报酬,几个月过去,一点动静都没有,朋友急了,说你要帮帮他,老卡说怎么帮,朋友说给人家开点工钱啊,老卡才恍然大悟,掏出支票,大毫一挥,开出了10000英镑,问他的朋友:这些够吗?
  
1810年,79岁的卡文迪许孤单离世,他把一生的乐趣都献给了实验室。

网友回复: 他的财产都在银行里,对钱完全没概念,有个经理建议他做点投资,可以钱生钱,蛋生蛋. 他看那经理一眼:是不是你觉得拿着不方便,那我换个银行吧.

按此在新窗口打开图片
.31.  回复:瞧,这些终身未婚的名男名女们
wtw(2007/12/20 2:19:01)  IP:61.* * *
米开朗基罗(1475-1564)意大利雕塑家
  
都是同时代最伟大的艺术家,都被传言是同性恋,为什么达.芬奇不会爱上米开朗基罗?答案是:老米太对不起观众!虽然他创造了人世间最美的《大卫》,自己却长的天生猥琐,自卑与痛苦困扰着他,因此他讨厌达.芬奇(达比他帅),嫉妒拉斐尔(拉比他清秀),索性他还破罐子破摔,生活邋遢,穿旧衣睡破床(虽然很有钱),几个月不洗澡,腿上的长靴跟皮都粘在了一起,他还振振有词,说:我不想脱,因为我还想穿上!
  
他不喜欢漂亮女人(可以想象,漂亮女人也不会喜欢他),对女人的肉体美他更是无动于衷(老米的雕塑多为男性),1532年,他写诗给英俊的罗马贵族卡瓦列里,倾诉自己的爱慕,后者对他不答不理,他伤心欲绝,一心扑到石膏上YY,于是有了风华绝代之《大卫.科波菲尔》。

网友回复: 完全搞错了啦~!!

雕刻大卫的时候,米开朗基罗才26岁,达芬奇已经40多岁了,而且名声完全不能跟后者比,他嫉妒什么?相反其实是达芬奇非常嫉妒开始显示出非凡能力的米开朗基罗!!

他们结下梁子的原因是,大卫原本是雕给佛罗伦萨的宫殿用的,有关它的摆放问题引起了很大争论。达芬奇主张把它放到不起眼的角落去,而米开朗基罗则觉得自己的杰作应该放到最显眼的地方,双方争论激烈,但最后事实是,大卫被摆放到了宫殿的门口,一直守卫这个城市400多年,才在上世纪初移进了博物馆。

而米开朗基罗最明显胜过达芬奇的地方,就是他挣的钱很多,可是他的生活像清教徒,不喝酒也不娱乐,只同艺术为伴。他死后留下巨额的遗产(相当于现在的几百万英镑),全部都留给了他唯一的侄子。米开朗基罗是佛罗伦萨没落贵族的出身,念念不忘血统的荣光。他给他的侄子留遗产的时候,劝他娶一个贵族的女儿,恢复家族的名誉。

米开朗基罗认为远离欲望能使人长寿,所以他终身未婚,生活简洁,大概活了89岁。

其次他不喜欢拉斐尔的原因,是拉斐尔的导师陷害他,诱使当时的教皇逼米开朗基罗画圣西斯廷天顶的壁画。众所周知米开朗基罗是个雕刻家,他也是以雕刻见主,根本不熟悉壁画!怎么能画得出来!他洋洋得意的以为米开朗基罗被羞辱后这个任务就会给自己的爱徒拉斐尔,没有想到米开朗基罗接受下来。他得重新回到自己做学徒的地方,回忆如何画壁画,他的助手只有4个人,帮助他调色、打下手,全部的绘制工作,由他自己完成。这一画就是4年(天顶画跟普通绘画完全不一样,必须先将外层的水泥刮去,抹上特殊的灰浆,在灰浆完全干透之前也就是6个小时内一气呵成,完成着色工作,一旦画错,或者情况不对,有次就是颜料的水分过多,使得壁画很快发霉,只能重新铲掉重来。而且整个工作过程必须仰头进行,艰苦非常人能想象)但是西斯廷教堂,诞生了惊世之作“创世纪”,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创造亚当”。

有关米开朗基罗容貌的说法,是他还在学徒时期跟人斗殴,被打断了鼻梁所致。他后来一生追求完美,大概也是这个原因吧……

米开朗基罗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的三杰中,离开人世的最后一人,他死的时候是不是寂寞呢……

按此在新窗口打开图片
.32.  回复:瞧,这些终身未婚的名男名女们
wtw(2007/12/20 2:20:26)  IP:61.* * *
张伯伦(1936-1999)NBA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中锋
  
“你可以说我篮球打得不好,但我的性能力不容你质疑!”1990年,张伯伦出版他的自传,声称与20000个女人发生过性关系,他说:人们也许认为我的品位不高,但信不信由你,几乎每个与我约会的女人,在普通男人眼里都会是一见钟情式的偶像。
  
1962年,张伯伦所在的NBA费城勇士队对阵纽约尼克斯队,他一人独得了整整100分!这是个前无古人恐怕也后无来者的惊人纪录,40多年过去了,不要说打破,连一个接近的人都没有。(想想一场比赛,姚明能拿到两双,我们就已经高兴的要死啦)
  
一生阅人无数的张伯伦,于99年在家中突发心脏病去世,死前他说:偶其实宁愿和一个女人有过一千次,也不愿和一千个女人每人只有一次..........

按此在新窗口打开图片
.33.  回复:瞧,这些终身未婚的名男名女们
wtw(2007/12/20 2:21:44)  IP:61.* * *
维特根斯坦(1889-1951)奥地利哲学家
  
忧郁、悲观、孤寂伴随了维特根斯坦的一生,他的三个哥哥先后自杀,带给他心灵永远的创伤,最终在哲学的世界里,他找到了灵魂的归宿。有一次和朋友夫妇散步,聊起了天体运行,他建议三人分别扮演太阳、地球和月亮作相对运动,他自己演的是月亮,绕着地球和太阳快速的跑个不停(自转 + 公转)。。。。。
  
1914-1917年,他参加了一战(同时参战的还有他的中学同学——阿道夫.希特勒),在战场上,他写下了《战时笔记》(最近才出版),那是他关于哲学的最初思考,里面不断有这样的句子:今天又手淫了......我热爱上帝和逻辑。。。。。
  
“认识维特根斯坦是我一生中最激动的奇遇之一”,他的老师罗素曾经这样评价过维特。孑然一身的他,从未体验过爱情(但曾被指疑为同志),临终前,他对守在身旁的人说:告诉我的朋友们,我度过了极为美好的一生。

按此在新窗口打开图片
.34.  回复:瞧,这些终身未婚的名男名女们
wtw(2007/12/20 2:23:09)  IP:61.* * *
那个著名明的故事

一天,柏拉图问老师苏格拉底什么是爱情?老师就让他先到麦田里去,摘一棵全麦田里最大最金黄的麦穗来,期间只能摘一次,并且只可向前走,不能回头。
柏拉图于是按照老师说的去做了。结果他两手空空的走出了田地。老师问他为什么摘不到?
他说:因为只能摘一次,又不能走回头路,期间即使见到最大最金黄的,因为不知前面是否有更好的,所以没有摘;走到前面时,又发觉总不及之前见到的好,原来最大最金黄的麦穗早已错过了;于是我什么也没摘。


老师说:这就是“爱情”。


之后又有一天,柏拉图问他的老师什么是婚姻,他的老师就叫他先到树林里,砍下一棵全树林最大最茂盛、最适合放在家作圣诞树的树。其间同样只能砍一次,以及同样只可以向前走,不能回头。
柏拉图于是照着老师的说话做。今次,他带了一棵普普通通,不是很茂盛,亦不算太差的树回来。老师问他,怎么带这棵普普通通的树回来,他说:“有了上一次经验,当我走到大半路程还两手空空时,看到这棵树也不太差,便砍下来,免得错过了后,最后又什么也带不出来。”


老师说:“这就是婚姻!”


人生就正如穿越麦田和树林,只走一次,不能回头。要找到属于自己最好的麦穗和大树,你必须要有莫大的勇气和付出相当的努力。
.35.  回复:瞧,这些终身未婚的名男名女们
wtw(2007/12/20 2:23:45)  IP:61.* * *
20世纪以前独身的历史 从崇尚到蔑视


在西方,独身现象的历史可一直追溯到古希腊。德谟克里特、柏拉图、芝诺、伊壁鸠鲁,这些思想辉耀后世的先哲都是独身者。公元前420年,柏拉图摆起宴会,与当时的思想精英会聚一堂,谈论爱情。对于这一小撮独身者而言,这是一个内涵庞大的话题。苏格拉底的暴躁妻子令所有哲学家感到恐惧,以致连猛烈抨击独身的柏拉图也不得不另辟蹊径,为“婚姻繁衍子女”创构出一种替代方式??通过教育繁衍思想。也就是说,独身者可以通过其智慧产出来增加城邦的富庶。这是支持独身的第一个理论依据。


当贞操在地中海地区开始受到重视的时候,耶稣的时代降临了。于是,在一个婚姻占主导地位的社会,新的信仰不断引发问题,因为耶稣的教诲是一个独身者向一些独身者或一些为了他而抛妻舍子的男人进行的教诲:只有免于尘事困扰的独身者能够更好地为上帝献身。他说:“在这个世界,男人们结婚;而在另一个世界,没有丈夫也没有妻子。”既然世界最终要毁灭,就没有生儿育女的必要。婚姻的惟一用处不过是避免滥情放纵。圣?保罗发展了这一主题:“娶了未婚妻的男人做得不错,但没有结婚的人做得更好。”基督教的双重革命就在于,把独身与贞洁、婚姻与性联系在一起,直至它后来担起组织社会生活的重任,这一立场才发生微妙变化。


诞生于11世纪的骑士制度具有禁欲主义倾向,提倡一个骑士应为他效忠的女人守身如玉。研究一下当时的欧洲社会形态就会发现,充满浪漫色彩的“骑士之爱”并非凭空产生。从公元1000年到鼠疫大爆发的1348年,欧洲人口翻了3倍。为避免土地的分割,通常只有长子的婚姻权利得以保留。偷情、招妓、勾引女仆,用来解决那些无法“正当宣泄”的情欲。而骑士爱情不牵涉任何婚姻性质的关系,为独身者在婚姻之外树立了贞操与忠诚的典范。


中世纪以后,独身者形象日渐黯淡,不仅与高贵勇敢无缘,而且成为自私、懒惰、乃至不爱国的代表。人们渐渐改变了精神认知,不再推崇世俗的独身。政府甚至通过税收政策强化这种观念。1666年,在路易十四统治下的法国,财政大臣科尔贝取消了一项针对已婚青年和人口众多家庭的父亲的税收,以此惩罚年青的单身汉。法国大革命更是提高动产税或奢侈品税,致使独身现象被视为违反人性,是所有罪恶之源。


知名人士行列里放纵的单身汉伏尔泰写道:“婚姻使男人更具美德,更睿智。结婚的男人越多,犯罪越少。”另一位著名的单身汉卢梭写道:“人生来不是为了过独身生活的,这种违背人性的状态难免不导致某些公开或隐蔽的混乱。” 从18世纪开始,西方独身者成为许多恶劣品质的“代言人”,针对他们的许多“常识”也由此诞生,比如说独身者更容易短寿,更具犯罪倾向,以及贞洁的苦恼、持家的无能,等等。


进入19世纪,只需到文学的世界走一圈,随处可见形象不佳的独身者形象。在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中,从邦斯舅舅到贝姨,他们不信教、放荡、自私、古怪,个个都不讨人喜欢。在自然主义作家笔下,老姑娘们都脾气暴躁,脸上布满生硬的皱纹,眼睛因长期在独居中挣扎而永远围着黑眼圈,头发因无法治愈的偏头痛而早染霜雪。就连为神献身的独身者头上也不再有光环:“修道院的姑娘们都将并排埋葬于独身的墓穴。” 直至19世纪下半叶,巴尔扎克塑造的模式才渐行渐远,独身成为一种反对资产阶级生活方式的武器。自豪的独身者福楼拜公开蔑视婚姻:“在我看来,家庭是某种狭窄而悲惨的东西。”但他的观点在当时还不具有普遍性。


只在最近20年,一直被视为“少数民族”的老姑娘、老小伙子们才走出数个世纪的屈辱、贬损,最终找到自豪感。20世纪70年代,欧洲的独身者数量从总人口的40%增长到70%。1990年,巴黎47%的家庭只有一名成员,而在人口超过10万的法国村镇,这项数字为25%。独身者不再处于社会边缘,独身成为一种不容忽视的社会现象。


在独身者当中,女性向来受到格外“关注”,那些令人不悦的老姑娘形象背后隐藏着一个暗示:女人的性生活只能通过婚姻来实现;男人则可求助于权宜之计,即使受点道德谴责也无伤大雅,有时还会引来关注。在走出困境的历程中,男性也比较顺利,即使仍被视为自私放纵的群体,其独身状态很早便显现出积极的意义。老姑娘们则奋斗很久才摆脱不讨人喜欢的印象。妇女就业、离婚的可能以及战争遗孀的可敬形象,一点点更新了人们对女性独身的看法。我行我素的时装大师夏奈尔、拒绝被奴役的赤足舞蹈家邓肯、在伦敦开设第一家护士学校的南丁格尔,她们是独身女性中伟大的请愿者,与这个队伍中更多不为人知的女性一道,把一种献身精神赋予独身,这是男性从来不曾演绎的。



21世纪 独身不再仅仅是一种生活方式,还是一种广为传播的精神状态



回顾二十多个世纪的西方历史就会发现,个人主义、自我实现、渴求变化与创造,这些价值观劈荆斩棘,开辟出一条道路,最终在西方人的意识中扎根,导致“个人成为社会组织的极点”。而在今天这个把自由标榜为格言的时代??不惜冒着自私或任性的骂名,它们恰恰是典型独身者的价值观。


如果你正过着两人生活(无论是不是夫妻),是否也总想避开他或她批评的目光,耽于一些小小的快乐、放任和不太体面的懒惰?而长久以来,那一向被视为单身汉的特权。成千上万的成年人与你怀着同样的心理,微笑着拒绝妥协和“神圣的牺牲”,改变了共同生活关系的含义,使关系主体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越来越趋于独身化,最终导致整个社会看待独身现象的眼光发生变化。


传统婚姻追求的休戚与共、二位一体,如今受到极大挑战。人们希望在婚姻当中保持“独身”,也就是享有独身者那样的自由放纵和独立的自我:不必回“家”一起吃饭,各有各的汽车,各看各的电视,有时连度假都是各走各的。今天的男女关系被这不肯妥协和牺牲的独身者一族改造了:“夫妻”不再是一个标签,一个社会枷锁;而是一个抵御世界变迁的避风港,一个相互抚慰的安乐窝,一个休整加油再度出击的驿站。正如住所对于独身者是一个神圣不可侵犯的私人空间,一个可以彻底放松、用不着再表演的地方,对今天的夫妻们来说,他们共同生活的这个“家”,也成了两个结了婚的独身者休息的地方。


如果把“独身”这个概念扩展到“独自生活”,我们还会发现,在独身者两段与人同居的生活经历之间,存在越来越多的独身阶段,说明同居生活与独身生活受到同样重视,并不存在哪种生活模式更好的问题。这是独身历史的新迹象:独身者享受着他们的生存状态,有的可能寻求重建双宿双飞的两人世界,有的可能只想有一些定期约会。


事实上,人们渴望能够在结伴生活的两人天地中保持独身特质。独身不再仅仅是一种生活方式,还是一种广为传播的精神状态,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每个人都是独身。尽管如此,对独身价值观兼容并蓄的婚姻或伴侣关系结构仍保持主流地位。绝大多数独身者都曾经或即将经历两人生活,只不过今后的人们即使在初恋时相信天长地久,也会更加视两人生活为一种脆弱的、临时性的关系。会有越来越多的独身者,也会有越来越多的人结伴同居。独身与同居一样,只表明一种生活的过渡状态,这其实已经从根本上改变了独身留给世人的不佳印象。


看看那些一生富于传奇和成就的人,柏拉图、伊壁鸠鲁、耶稣、伏尔泰、卢梭、兰波、舒伯特、梵高、卡夫卡、普鲁斯特、迪奥、夏奈尔、邓肯……这些独身者在哲学、宗教、文学、绘画、舞蹈、时尚、音乐、雕塑等领域名垂青史。是的,创造性思维往往是独身者的杰作,因为他们摆脱了婚姻与家庭的乏味庸常,获得自由的精神,可以无拘无束地去创造、去革命。


既然独身在今天已成为一种自在状态,为什么还有那么多旨在撮合婚姻的“速配”活动?博洛尼教授认为,在人们对两人世界的认识中,婚姻仍然是值得尊崇的惟一形式。尤其近几十年来,婚姻与长期相系的传宗接代的功能脱节,变成一种爱情印证,沉沐爱河的人很难拒绝它的诱惑,连同性恋也在要求婚姻的权利。各种婚介性质的活动不断花样翻新,只是使现代人的相遇和结交变得仪式化,并不表明独身令人难以忍受。其实,男女混合学校、带薪休假、度假俱乐部、迪斯科舞厅,都使现代人更容易彼此相遇相识。拿2004年的巴黎街头与19世纪一个涌动农民潮的欧洲村庄相比,前一种环境更便于结交新朋友。


明天的人真的都会变成独身者吗?博洛尼教授不愿充当先知。不确定因素会使局面变得复杂,但有些模式看来已显示出持久的生命力,比如由离婚导致的临时性独身,还有无性夫妻。与此相对应,“融合式夫妻”元气大伤,各自保持个性的“裂变式夫妻”大行其道。一句话,白头偕老的夫妻越来越少,从未经历二人世界的独身者也越来越少,独居生活与同居生活的交替看来正逐渐成为定式。
.36.  回复:瞧,这些终身未婚的名男名女们
wtw(2007/12/20 2:24:19)  IP:61.* * *
柏拉图式的爱情有以下的意义:

1. 理想式的爱情观 (比喻极为浪漫或根本无法实现的爱情观)

2. 纯精神的而非肉体的爱情

3. 男女平等的爱情观

4. 在这世上有, 且仅有一个人, 对你(你)而言, 她(他)是完美的, 而且仅对你(你)而言是完美的。也就是说, 任何一个人, 都有其完美的对象, 而且只有一个。

第一个意义最常被使用, 但其实是一个误解。不过既然大家都这样用, 也就算是另一个意义了。这误解来自于柏拉图的一个有名的著作"理想国"。该书探讨如何建构一个理想的国度, 因其或许过于理想化而难以实现, 故有人以此来诠释何谓柏拉图式的爱情。

第二个意义也经常被使用, 但基本上也是误解。这误解来自柏拉图的形上学, 他认为思想的东西才是真实的而我们看见的所谓的”真实世界”的东西反而不是真实的。

第三和第四个意义才真的是柏拉图的爱情观或两性观

柏拉图认为人们生前和死后都在最真实的观念世界, 在那里, 每个人都是男女合体的完整的人, 到了这世界我们都分裂为二。所以人们总觉得若有所失, 企图找回自己的"另一半"(这个词也来自柏拉图的理论)。柏拉图也用此解释为什么人们会有”恋情”。

在他的理论中, 没有那一半是比较重要的, 所以, 男女是平等的。而且, 在观念世界的你(你)的原本的另一半就是你(你)最完美的对象。他/她 就在世界的某个角落, 也正在寻找着 你/你。

这样的爱情现在是否真的存在,是不是真的不现实或者真的只是在童话中才有。

柏拉图式的爱情
只是站在爱人的身边;
静静的付出,默默的守候;
不奢望走近,也不祈求拥有;
即便知道根本不会有结果,
却仍然执迷不悔,也就是这种不求回报的原因,
注定了它悲剧的结局;
最后
也只能是一条在远处守候的平行线;
只留下回忆中,美好的片段,
当作永恒!!

 导航:[上一篇下一篇] - [返回]
[本主题共36回复 | 每页显示30回复]

按用户名:  按标题:   按内容:       包括所有回复
【首页】→ 【新闻资讯】→ 回复:瞧,这些终身未婚的名男名女们
标题:
    未登录!    

内容:
UBB:
匿名:×
专区:×
上传:
  

我们提供15个国家/地区的留学服务。您可以通过我们免费申请海外的10所大学,但是每个国家最多只能申请8所。免费申请的国家包括:英国 / 澳大利亚 / 新西兰 / 加拿大)。收费申请的国家包括:美国 / 香港 / 澳门 / 新加坡 / 爱尔兰 / 德国 / 荷兰 / 丹麦 / 瑞典 / 西班牙 / 马耳他 。海外大学查找

我们提供英国 / 美国 / 澳大利亚 / 新西兰 / 加拿大 / 爱尔兰的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的私立学校(也称私校或独立学校)申请。海外私校查找

我们是英国签证移民署授权的顾问,我们提供各类英国签证和移民服务。签证类型和价格

我们的课程辅导补习覆盖英国的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以及各类语言,备考,艺术辅导。辅导类型和价格

我们提供英国语言学校以及夏令营的申请服务。 语言学校查找 夏令营查找